7月8日,港股18A上市公司圣诺医药发布公告称:由于公司认购基金所投资的私募债发行人可能违约,预计公司投资基金可能出现重大亏损。
这是一笔圣诺医药认购总投资金额达到2000万美元的私募基金。该基金由TradArt Flagship Investment SPC公司操盘。圣诺医药表示:截至公告发布之日公司仅赎回20万美元。董事会已成立调查委员会,保留追究基金管理层责任的权利,以挽回该事件造成的损失。
圣诺医药已经在7月4日与投资经理对此事进行初步评估,并成立调查委员会。对外,圣诺医药强调不会产生重大不利影响。但实际上,圣诺医药本身账上钱就不多,2000万美元没了肯定对经营雪上加霜。
根据财报显示,2023年底,圣诺医药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剩下2388.40万美元。这次如果真的计提了近2000万美元的理财损失,圣诺医药基本就没钱了。
就在一个月之前,圣诺医药首席战略官、首席医务官、首席财务官相继离职。短短半年时间,股价从年初每股55.8元港元跌落至现在每股4.24港元。
最终损失还不得而知
健识局梳理发现,亏没的2000万美元理财是圣诺医药在2022年、2023年认购的,两笔分别为1500万美元、500万美元,由TradArt Flagship Investment SPC公司操盘。该理财项目主要投资于多个国家的首次公开发售候选公司、二级市场股票及债务工具。
圣诺医药的董事会认为,利用公司闲置资金认购基金可提高投资回报,同时,这项业务能帮助圣诺医药参与香港、美国以及中国证券市场,降低直接投资风险,符合公司与股东的整体利益。
众所周知,自2022年以来,全球股市进入低迷期,市场经历多轮下跌,严重受挫。尤其是生物医药类的股票,腰斩的比比皆是。而圣诺医药本次涉及跨境理财产品,由于各地监管政策、市场环境等诸多因素不尽相同,投资风险非常大。
结果大家都知道了:2000万美元的投资只赎回20万美元,亏损幅度达到99%。
7月8日,圣诺医药向媒体表示,公司暂时现金流健康,正竭力挽回损失。有投资市场人士表示,一旦投资基金出现问题,能挽回现金损失的几率微乎其微。
圣诺医药成立于2007年,曾被誉为“中国核酸药物第一股”,如今股价已进入历史最低点,累计跌幅超九成,总市值仅剩3.55亿港元。作为尚未有商业化产品的创新药企,无论出现何种问题,投资者最关心的是圣诺医药能否持续运营。
财报显示,圣诺医药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2年底的1.05亿美元减至2023年底的2388.40万美元。倘若本次总价值超2000万美元的投资无法挽回,圣诺医药将直面生存问题。
高管员工相继离职
和很多18A公司一样,圣诺医药成立十多年来一直没有产品销售收入,却在二级市场融得大量资金,管理层决定拿闲钱投资私募也可以理解。
财报显示,圣诺医药的研发管线中总共有16款在研创新药,涉及肿瘤、医学美容等多个疾病领域,仅2023年研发费用超过5438.2万美元。而硬币的另一面是,圣诺医药目前没有任何产品收入,上市五年已累计亏损4.62亿美元。
圣诺医药已对各项业务实施有针对性的成本节约措施,包括但不限于策略性地赎回金融资产;透过股权和债务融资寻求外部资金、探索商业发展机会。
今年3月,董事会执行董事兼董事会主席陆阳、执行董事戴晓畅持有的圣诺医药的全部股份相继被强制出售,原因是发出保证金补缴要求后未获满足。这意味着,两位公司高管未能如约提供还款计划,金融机构不得不出此下策,把公司高管的股份卖掉用于还债。
显然,圣诺医药的现金流已相当紧张。随后,多位高管相继离职。
5月17日,圣诺医药发布公告称,首席战略官戴晓畅博士也因为个人理由而辞职。紧随其后,首席医务官Francois Lebel、首席财务官叶永基也于5月31日双双辞任。
选择离开公司的不仅是高管,一线员工也在减少。财报显示,圣诺医药的雇员数量从2022年年末的225人减少至2023年年末的145人。今年4月初有媒体报道,圣诺医药的雇员数量已经降至70人左右。
2024年至今,短短半年时间,高管接连辞任、现金流见底、两大股东股份被强制出售,圣诺医药正在经历“至暗时刻”。圣诺医药的管理团队已清楚地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,目前已启动公司重组计划,将资源集中用于核心战略事项,并培养更加灵活及更具弹性的组织架构。
摆在管理团队面前的问题是:2000万美元理财现金难以追回网上正规实盘配资杠杆,账上没钱了,16款在研创新药管线怎么办?
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实盘配资开户观点